第(3/3)页 刘大悟不会愿意让宝贵的军力用来筑城,这份苦差事自然便落在了杨昆身上,为了拿到这单生意他可还帮着伏波军带了一回路,算是交足了投名状。 按照刘大悟交给的进度公示和奖励办法,这些杨昆的同乡果然入巷。荷兰人给中国工匠开出的工价是每天一盾,英国人给到12便士,无论如何大致都在三干东(注:马来半岛、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周边计量单位,一干东约等于1.75升,约重3公斤)稻米左右的水平。刘大悟不仅保证了这个数额,每天还额外拿出一百斤稻米用于奖励最快的一组工人,这是在文莱和古晋已经屡试不爽的法子。 “这都是你们应得的,只要做得好,以后这样的工程自然少不了你的。”刘大悟心情不错,继续为对方画着饼。 杨昆闻言大喜过望,赶紧又是一礼。 他还记得,在首长们未来之前,爪哇这里纵然华商众多,但无论红夷还是土人都不曾看得起他们。族人们离乡背井到这里来讨生活也不过是为了赚钱而已,被欺辱的事情从来不少。 但首长们来了之后,情形便完全不同了,就拿这位刘元老来说,是大宋的什么将军,却从不拿份。他自己说是同文同种,可老家福建的官吏照样的同文同种也没见这么和蔼过的。在刘大悟这里,杨昆得到的是许久未曾邂逅的尊重,只要自己差事办得出色便一定能够拿到应得的酬劳,而和过去不同的是物质之外还有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参考文献】 1、《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Anthony•Reid 2、《海语》黄衷 3、《南洋年鉴》 4、《郑和在爪哇等地传播伊斯兰教初探》许友年 5、《皇明世法录》陈仁锡 6、《珠城周咨录》严从简 7、《The Rise of Ayudhya》Charnvit Kasetsiri 8、《南洋华侨史》陈碧笙 9、《Chinaese in Southeast Asia》Victor Purcel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