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之章 第二十五章 唐书一封呈夷情(二)-《标铜》


    第(2/3)页

    问及明明王星平之父是为土夷所害,他却为何还要来广东寻澳夷回贵州协助制办火器,王星平教给叶宜伟的一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更是完全说服了田按院。

    “你家东主如此见识,只做一介商人实在是可惜。”田生金觉得能说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话的人的确不能以市侩视之,他虽然不喜洋夷传教,但对这些泰西的科技却并不排斥。他自然知道传教士们能在两都蛊惑人心,引着那么多的高官贵戚尽行附教,靠得还是这些实打实的东西。别的不说,郭子章尚在任上时便刊刻过利玛窦的《山海舆地全图》还为其做过序书,而利玛窦在广东蹉跎岁月最终能够得天子眷顾也是靠着向皇帝贡献自鸣钟等西洋机巧之物,王星平或许并不知道,正是‘师夷制夷’这句借来的化用之语让他在这位尚未谋面的巡按相公面前大大的加分了。

    但叶宜伟还是不合时宜的打断了田老爷居高临下式的感叹,身为属下,他自然明白如何恰到时机的提升主家身份。

    “回按院的话,我家少爷原本也是读书的,如今拜在乡中马进士门下研习经义,待老东主孝期过后便能进学了。”

    “马……进士……”听老掌柜所言王星平的老师竟然也是个进士,田生金不自觉的便开始在心里算了起来,贵州马姓的进士可没几个。

    似乎看透了对面官人的心思,叶宜伟也没有了先前的拘束,双手一叉回道,“马进士讳文卿,实为按院前任。”

    “没想到却是前辈的弟子。”田生金恍然,总算是想了起来,难怪叶宜伟要当他面提起,虽然没有交集可田生金至少还知道马文卿当年也是做到过广东巡按的,听闻上一科中了会试而未上殿的一位年轻人还是他的侄儿。

    听到这里,田生金只觉得是小看了这位王家的少东,不觉生出了惋惜之情,叹了一声。

    “只是可惜还要耽搁上两年。”这自然是田生金为王星平的孝期耽误下科科举惋惜。

    但叶宜伟却像是没有听懂,只顾着为自家东主解释,“其实倒也无妨,少东主年纪还小,他也说受些磨砺更好。”

    “哦?”到了这时田生金才想起只知王星平年少,却还不知他的年岁,便又问起,“你家东主今年多大?”

    “到冬月才满十四。”

    田生金闻言又是一阵感叹,当然也就只有感叹而已。虽然十三岁在寻常做工经商而言都不能算小,十岁上下的童儿都知道帮着家里放牛了,但读书人这个年纪能得功名的的确又不多。然而大明朝天才不缺,近的来说江陵相公张居正就是十二岁中的秀才,远一点还有历仕四朝的杨廷和同样也是十二岁考中秀才,但比张居正更强的是他第二年便中了举人,比之因为被考官刻意打压的张居正还早了三年。因为有了这些前辈的衬托,王星平这个要等到十六岁才有机会参考的‘才俊’看来也就不算多么稀奇了。

    算是将王尊德的这位族侄打问了个清楚,田生金也终于放下心来问起正事。

    “你等一行这次来了几人?”

    “加上小人一共八人,前次在肇庆见了大爷后便差了小人的一个侄儿回贵阳送信,如今还在广州的是七个。”

    “在何处安顿?”
    第(2/3)页